<track id="5x1pb"></track><em id="5x1pb"><output id="5x1pb"><ol id="5x1pb"></ol></output></em>

      <em id="5x1pb"></em>

                    <mark id="5x1pb"></mark>

                    <del id="5x1pb"><del id="5x1pb"></del></del>

                      <b id="5x1pb"></b>
                      站內資源搜索:        進入云平臺→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English

                      累計訪問:7512166  此刻在線:233
                      无码亚洲日韩久久中文字幕
                        <track id="5x1pb"></track><em id="5x1pb"><output id="5x1pb"><ol id="5x1pb"></ol></output></em>

                          <em id="5x1pb"></em>

                                        <mark id="5x1pb"></mark>

                                        <del id="5x1pb"><del id="5x1pb"></del></del>

                                          <b id="5x1pb"></b>
                                           
                                          ◆ 教研頻道 ◆
                                           最新 5 條
                                          喜訊:2017年…
                                          歷史教研組工作計劃
                                          高二歷史(文科)…
                                          精品分析:201…
                                          2018年江蘇省…
                                           最火 5 條
                                          喜訊——泰州市歷…
                                          喜訊:熱烈祝賀我…
                                          泰興中學高一歷史…
                                          高中歷史新課程必…
                                          張濤老師參加由江…
                                           
                                          當前位置:首頁 >> 教研頻道 >> 歷史組
                                          精品分析: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江蘇卷) 歷史試題
                                          作者:歷史組  日期/時間:2018/6/23 19:52:00  點擊:4199  我要評論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題,每題3分,共計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

                                          1.被孟子稱為賤丈夫的民間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場上去交易。他們只能在野外找個土崗,以左右望,獲取利益。后來,民間商人向政府納過稅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場上進行交易了。這一變化反映了(  )

                                          a.政府放棄重農抑商政策              b.民間商人推動商業市鎮崛起

                                             c.政府不再監管商業活動              d.民間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考點】古代中國的主要經濟政策——重農抑商

                                          【解析】抑商不是滅商,材料中“商人向政府納過稅”如果是重稅也屬于抑商政策,中國古代政府有時放松但沒有放棄重農抑商政策,故a項錯誤;材料只是提及民間商人經商的合法法,與商業市鎮崛起無關,故b項錯誤;秦漢至隋唐,商人經商受到時間、地點的限制,材料中“可以在城里的市場上進行交易”不等于不再監管,故c項錯誤;向政府納過稅表明合法化,與材料中“民間商人向政府納過稅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場上進行交易了”相符,故d項正確。

                                          【答案】d

                                          2.右圖是山東省微山縣兩城鎮出土的東漢射爵射侯畫像石。圖中樹上有20多只雀和猴,樹下兩人持弓仰射。古代”“相通,”“同音。這類畫像在漢代石刻中較為常見。這反映了當時人們(  )

                                          中學歷史教學園地(www.zxls.com)——全國文章總量、訪問量最大的歷史教學網站。

                                          a.抑制王侯勢力的政治訴求            b.追求顯貴地位的價值取向

                                            c.關注自然和諧的生態理念            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會風氣

                                          3.有學者認為,唐代前期中央各級行政機關以及地方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書省。有事皆申尚書省取裁聞奏,不能徑奏君相:詔令制敕亦必先下尚書省詳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見,尚書省(  )

                                          a.剝奪中書與門下省的權力            b.擁有起草詔令制敕的職權

                                             c.阻隔皇帝與各州府的聯系            d.成為全國行政運行的樞紐

                                          【考點】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唐代三省六部制

                                          【解析】唐朝中央的三省中書、門下和尚書,分別負責決策、審議和執行,三省相互牽制和監督,材料中“行政上皆承受于尚書省”只是負責執行,故a項錯誤;中書省起草詔令,而“行政上皆承受于尚書省”,故b項錯誤;材料中“申尚書省取裁聞奏”“詔令制敕亦必先下尚書省詳定,然后下百司”表明尚書省負責執行,是上傳下達而非阻隔,故c項錯誤;行政運行的樞紐,與材料中“中央各級行政機關以及地方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書省”相符,故d項正確。

                                          【答案】d

                                          4.清代黃周星評論元曲說:曲之體無他,不過八字盡之,曰少引圣籍,多發天然而已。”“制曲之訣無他,不過四字盡之,曰雅俗共賞,這說明,元曲(  )

                                          a.貼近生活,易受歡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遠

                                             c.句式整齊,語言精煉                d.內容豐富,包羅萬象

                                          【考點】古代中國的文學成就——元曲

                                          【解析】材料中“多發天然”表明貼近生活,“雅俗共賞”表明受歡迎,故a項正確;詩莊曲媚,意境悠遠,與材料中“雅俗共賞”不符,也未涉及寄情山水,故b項錯誤;句式整齊,語言精煉屬于詩的特點,不是元曲,故c項錯誤;材料中“少引圣籍,多發天然”不等于包羅萬象,故d項錯誤。

                                          【答案】a

                                          5.明清時期,江南桑蠶之利,厚于稼穡,公私賴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卻在農戶蠶絲收獲之際,俗稱蠶罷米。這說明,當時江南地區(  )

                                          a.小農經濟已經開始瓦解              b.農耕技術呈現衰退趨勢

                                             c.農戶收入多賴家庭副業              d.地主剝削程度有所減輕

                                          【考點】古代中國的農業——古代中國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解析】鴉片戰爭后開始瓦解,與材料中“明清時期”不符,故a項錯誤;材料中“利,厚于稼穡”是指利,并未涉及農耕技術,故b項錯誤;農戶收入多賴家庭副業與材料中“桑蠶之利,厚于稼穡,公私賴焉”相符,故c項正確;材料中“蠶罷米”是催收田租的時間變化,但沒有涉及“地主催收田租”數額減少,因而無法說明地主剝削程度有所減輕,故d項錯誤。

                                          【答案】c

                                          6.江南制造總局是個十足的封建衙門。管理者是以督辦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們對軍器制造一竅不通,一切生產技術大權都操縱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術,招搖撞騙,因造不出火藥,竟稱中國天氣異于外國,與造此藥不宜。這表明,洋務企業(  )

                                          a.管理體系逐步完善                  b.過度依賴西方技術

                                             c.逐漸成為外資企業                  d.所雇洋匠皆為外行

                                          【考點】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洋務派創辦的近代工業

                                          【解析】管理體系完善與材料中“江南制造總局是個十足的封建衙門”不符,故a項錯誤;過度依賴西方技術與材料中“一切生產技術大權都操縱于洋人手中”相符,故b項正確;洋務企業由洋務派創辦,且材料中“生產技術大權都操縱于洋人手中”說明只是使用外來技術而非外資,因此不是外資企業,故c項錯誤;材料中只是說“有些洋匠不懂技術”,并非指所有洋匠,太過于絕對化,故d項錯誤。

                                          【答案】b

                                          7.張園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園林,被主人開放為公共場所。右圖為筠香齋刻印的年畫《海上第一名園》,描繪的是當年張園門前的景象。該年畫(  )

                                          中學歷史教學園地(www.zxls.com)——全國文章總量、訪問量最大的歷史教學網站。

                                          a.延續傳統繪畫的以形求神            b.體現追求時尚的國民共識

                                             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表明社會生活的新舊雜陳

                                          【考點】近代中國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近代中國交通工具的進步

                                          【解析】顧愷之潛心研究繪畫理論,提出“以形寫神”,畫人物要注重表現人的精神氣質,而圖片中描繪的是當年張園門前的景象,屬于寫實畫作,不是寫意,故a項錯誤;圖中人物有不少很傳統的打扮,國民共識夸大其詞,故b項錯誤;圖中僅見馬車、黃包車,而“清朝末年”的最新成果已經有汽車、飛機,故c項錯誤;“清朝末年”中國的社會生活總體上呈現新舊雜陳,與圖中的人物服飾、西式馬車等相符,故d項正確。

                                          【答案】d


                                          發表評論
                                          版權頁
                                          版權所有:©江蘇省泰興中學 校址:江蘇省泰興市龍河路168號
                                          電話:0523-87622031 傳真:0523-87626261 信箱:stxzx1861@163.com 備案證書號:蘇ICP備0500332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