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5x1pb"></track><em id="5x1pb"><output id="5x1pb"><ol id="5x1pb"></ol></output></em>

      <em id="5x1pb"></em>

                    <mark id="5x1pb"></mark>

                    <del id="5x1pb"><del id="5x1pb"></del></del>

                      <b id="5x1pb"></b>
                      站內資源搜索:        進入云平臺→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English

                      累計訪問:7511833  此刻在線:192
                      无码亚洲日韩久久中文字幕
                        <track id="5x1pb"></track><em id="5x1pb"><output id="5x1pb"><ol id="5x1pb"></ol></output></em>

                          <em id="5x1pb"></em>

                                        <mark id="5x1pb"></mark>

                                        <del id="5x1pb"><del id="5x1pb"></del></del>

                                          <b id="5x1pb"></b>
                                           
                                          ◆ 教研頻道 ◆
                                           最新 5 條
                                          包春龍社會主義核…
                                          2018年經濟政…
                                          政治細小知識點匯編
                                          2018年5月時政
                                          學習新課程標準
                                           最火 5 條
                                          《政治生活》教材…
                                          《文化生活》教材…
                                          經濟生活教材變動…
                                          施禮兵老師屢獲教…
                                          《生活與之哲學》…
                                           
                                          當前位置:首頁 >> 教研頻道 >> 政治組
                                          政治細小知識點匯編
                                          作者:韓華美  日期/時間:2018/6/24 9:15:00  點擊:4091  我要評論

                                                

                                          政治細小知識點匯編

                                          必修1《經濟生活》

                                          1.商品的基本屬性是使用價值和價值。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本質屬性、特有屬性。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

                                          2.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其基本職能是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商品流通)

                                          注意:1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價值尺度是商品標價,流通手段是用貨幣進行商品買賣。

                                          2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流通手段是用貨幣進行商品買賣(即一手交錢一手交貨),3支付手段隨著賒賬買賣出現,如支付地租,利息,工資,稅款及分期付款。

                                          3.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叫做商品流通。公式為:商品一貨幣一商品。如技能互換是物物交換,不是商品流通。

                                          4通常使用的兩種結算方式,一是現金結算,二是銀行轉賬結算。

                                          5.經常使用的信用工具是信用卡和支票。

                                          銀行信用卡是信用憑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憑證。

                                          注意:信用卡銀行信用卡。銀行信用卡是由商業銀行發行的。

                                          6.外匯是用外幣表示的用于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匯率是兩種貨幣的兌換比率。

                                          7.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表現形式)是商品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是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8.消費類型:

                                          1按交易方式,分為錢貨兩清的消費,貸款消費和租賃消費,錢貨兩清的消費是最常見的消費

                                          2按消費目的,分為生存資料消費,發展資料消費,享受資料消費,生存資料消費滿足較低層次的需要,是最基本的消費(貸款超前消費)

                                          9.綠色消費以保護消費者健康,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為主旨,核心是可持續性消費。

                                          10.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根本任務根本目的)

                                          11.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征,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12.國有經濟同較高的生產力水平相適應,是國民經濟的支柱,農村的主要經濟形式是集體經濟。(公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體)

                                          13.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這是就全國而言,有的地方,有的產業可以有所差別。14.國有經濟控制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這種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有支配地位。(國有公有,主體主導)

                                          15.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不能說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經濟)

                                          16.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平等,在市場經濟(或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平等。

                                          17.法定的公司形式有: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二者最大區別是能否把全部資本劃分為等額股份,面向社會發行股票,募股集資

                                          注意: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公司可以設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資格,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公司制是企業主要的組織形式之一,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有限麥任。

                                          18.公司組織機構:股東(大)會(公司的權力機構)及董事會是公司的決策機構,處理公司的重大經營管理事宜,經理是公司的執行機構,負責日常經營。監事會是公司的監督機構。19.勞動是人類文明進步源泉:勞動者是生產過程的主體,在生產力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科技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人是生產力中最具決定性的力量。

                                          20.勞動者的各項權利是保障勞動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

                                          21.勞動者享有權利與履行義務互為前提

                                          22.依法簽訂勞動合同是維護勞動拍者合法權益的重要保證。

                                          23.融資成本融資難度。成本與利率有關,難度與企業資信情況,國家信貸政策有關。

                                          24.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是存款,貸款,結算業務,存款業務是基礎業務,貸款業務是商業銀行利潤的主要來源。

                                          25.存款利息的計算公式:存款利息=本金x利息率x存款期限

                                          注意:1存款利率由中國人民銀行擬定。

                                          2 %代表年利率,此時若存6個月,則存款期限為0.5。

                                          3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按活期利率計算。

                                          4若物價漲幅高于存款利率,則存款實際是負收益,本息合計購買力下降。

                                          26.股票由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不是有限責任公司。股票投資收入包括

                                          1股息或紅利收入,它來源于企業利潤,

                                          2來源于股票價格上升帶來的差價,股票價格受公司經營狀況,供求關系,銀行利率,大眾心理,預期收益等因素影響,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高風險的原因)。(一般而言,存款利率與股價是負相關關系

                                           

                                           

                                          28.商業保險特點:規避風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屬于社會保險。注意:商業保險社會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屬于社會保險。

                                          29.選擇投資方式的注意點:1兼顧投資回報與風險。                 2注意投資多元化

                                          3投資要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和理財能力量力而行。4合法投資。

                                          30.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狀況。

                                          31.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生產資料公有制是按勞分配的前提。生產力水平是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

                                          32.按生產要素分配主要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加收入,易導致收入差距拉大,如財產收入

                                          33.最低工資標準,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屬于初次分配。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屬于再分配。

                                          34.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和基礎,公平是效率的保證。兩者也存在矛盾。

                                          35.公有制占主體,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

                                          36.稅收區別于其他財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標志是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

                                          37.騙稅用欺騙方法獲取國家稅收優惠(如騙取國家出口退稅,稅收減免)

                                          38.形成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

                                          39.經濟發展對國家財政收入的影響是基礎性的。提高經濟發展是增加財政收入的根本途徑。40★宏觀調控的手段:以經濟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1經濟手段:制定經濟政策和計劃(如制定十三五,規劃,階梯價格等)調整經濟利益,引導經濟活動。經濟手段最常用的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注意區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通過財政收入(如:保護價收購糧食,財政補貼等)來調節,貨幣政策通過貨幣供應量利率,存款準備金率,信貸規模風來調節。(如:中國人民銀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存貸款基準利率等)

                                          2法律手段:經濟立法和經濟司法。(如人大通過食品安全法,法院審理經濟案件等)

                                          3行政手段:行政機構釆取的行政命令,指示,規定等有強制性,直接性,(如:物價局核準價格,政府部門通過行業標準,公布最低工資標準,臨時價格干預,開通價格舉報電話,對企業開具壟斷罰單,對假冒偽劣的處罰。)

                                          41.我國已經實現的是總體小康,特點是低水平,不全面,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正在建設的是全面小康,全面小康是實現現代化建設三部走戰略第三步目標的重要步驟。全面小康實現時間:2020年。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要求:1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和成鄉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人民生活水平提高3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42.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系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

                                          43.科技創新是提高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處于國家發展全局核心位置。

                                          44.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45.成鄉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

                                          46.經濟全球化主要表現是生產全球化(商品由幾個國家共同完成生產,)貿易全球化(商品與服務在世界范圍內交易)和資本全球化(跨國投資)。經濟全球化的載體是跨國公司。經濟全球化出現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發展。

                                          47.加入世貿組織,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

                                          48.實施走出去戰略是對外開放新階段的重大舉措。

                                          49.實行對外開放,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己更生的原則。這也是我國發展的根本基點。50.走出去出力:引進來進口2選擇題要注意材料是走出去還是引進來

                                          51.世貿組織最重要的是非歧視原則,包括最惠國待遇原則和國民待遇原則。

                                          52.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價格不是新優勢)

                                          53.價格變化的根本原因是價值或社會必要勞動或社會勞動生產率的變化。

                                          54.一般來說價格上升,減少購買,反之增加購買。(通脹時期,人們卻增加購買)

                                          55.進口屬于社會總供給,出口屬于社會總需求,財政收入形成總供給,支出形成需求,提高財政赤字有利于擴大總需求。

                                          56.虛擬貨幣不是貨幣,法定紀念幣是貨幣,銀行信用卡,移動支付,數字貨幣有利于減少現金的使用,不是減少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

                                          57.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共同點:1都以市場為基礎配置資源:2都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

                                          58.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于自然和諧問題,開放發展注重的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共亨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

                                          59.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國供給能力更好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不斷升級和個性化的物質文化和生態環境需要,從而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從生產端入手,重點是促進產能過剩的有效化解,促進產業代化重組,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和靈活性。

                                           

                                           

                                           


                                          必修2《政治生活》

                                          1.階級性是國家根本屬性:工人階級是我國的領導階級,工農聯盟是我過政權的階級基礎:當前最大得政治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政治的核心問題是國家政權問題。

                                          2.人民民主專政是國體,在社會主義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義,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政體,國家管理形式,政權主織形式,根本政治制度,多黨合作制,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民主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單一制是我國的國家結構形式。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不能說成是公民當家作主)人民民主專政的最大特點:對人民實行民主對敵人實行專政。是新型的民主與專政。

                                          3.人民民主的特點是廣泛性和真實性。(人民民主專政的特點人民民主的特點)

                                          4.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我國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

                                          5.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權利,是公民參與管理國家和管理社會的基礎和標志。選舉權選舉的是國家權力機關代表(即人大代表)

                                          6.監督權,是監督一切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權利。

                                          7.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是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黨的領導也是根本保證。人民民主專政是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根本保證政治保證)

                                          8.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人民意志不能說成公民意志)

                                          9.權利于義務在法律關系上相對應而存在,都是實現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徑。(只有先履行義務,然后才能享受權利的說法是錯誤的)

                                          10.衡量有序與無序政治參與的準繩是法律于規則。

                                          11.行駛政治權利,履行政治性義務,是政治生活的基本內容。(我們的全部政治生活,以依法行使權利,履行政治性義務為基礎和準則。

                                          12.我國公民直接參與選舉的有:在國家事務方面,有縣,鄉兩級人大代表的選舉,在社會事務方面,有居委會選舉,村委會的選舉。全國,省級設區的市級人大代表,各級政府的領導人員由間接選舉產生。人大代表的選舉都采用差額選舉。

                                          13我國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采用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的選舉方式。(注意:不是等額選舉與差額選舉相結合)

                                          14.公民間接參與民主決策的方式:通過民主選舉,選出代表進入決策機關。

                                          公民直接參與民主決策的方式1,社情民意反應制度(決策前提建議)2.專家咨詢制度(專家參加咨詢會)3.社會事項公示制度(決策后提建議)4.社會聽證制度(參加聽證會)。

                                          15.決策機關科學決策的重要前提是拓寬民意反映渠道。公民參與決策的前提和基礎的知情權。專家咨詢制度有利于聽取專家的意見,提高決策的科學性,重大事項公示制度有利于增強決策的透明度和公眾的參與度,注意:公民只是參與民主決策,但沒有決策權。

                                          16.村委會的性質: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不是政權組織,國家機關)

                                          17.1自己選舉當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礎,是村民參與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徑。(民主選舉)

                                          2.通過村民會議,參與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的決策。凡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會議(不是村委會)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討論決定   ( 民主決策)

                                          18.擴大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最廣泛而深刻的實踐,要作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礎性工和重點推進。

                                          19.人民在直拉行使民主權利,間接行使管理國的權利:人大代表直接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利。人大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其他國家機關具體執行。

                                          20.民主監督方式有:1.信訪舉報制度(公民將意見反映給國家機關)2.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將意見反映給人大代表,不是人大,向人大則屬于信訪舉報制度)3,輿論監督制度(將意見反映給因為媒體,在政府網站反映,屬于信訪舉報制度)4.新形式:監督聽證會,民主評議會,網上評議政府等。

                                          21.擴大公民政治參與(),擴大公民權利(x

                                          22.政府經濟建設毛要包括宏觀調控(如利率,匯率),市場監管(主要是規范市的秩序)

                                          23.我國正在建設服務型政府,其根本日的是提高政府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人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不能講弱化政府職能)

                                          24.★我國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基本原則(或責任)是對人民負責要求: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度,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

                                          25.政府為公民求助或投訴提供的途徑:1,開設熱線電話,2.設立信訪部門,3.行政裁決(與行政管理有關的民事糾紛要求政府作出裁決)

                                          26.政府推進政務公開,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唯例外原則,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公開。(如個人隱私,少兒犯罪,國防機密,商業機密,等不宜公開)

                                          27.有效制約和監督權力的關鍵是健全權利運行的制約和監督體系。(不同于行政制約和監督體系)這個體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棵裰,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靠法制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28.行政系統外部的監督:權力機關監督,共產黨的監督,政協的監督,社會與公民的監督,司法機關,監察機關的監督。(國家權力機關,司法機關,監察機關的監督屬于國家機關的監督)(法院是審判機關,檢察院是法律監督林關)行政系統內部的監督:上級政府,法制部門,審計部門和監察部門的監督。

                                          29從根本上講,一個政府能具有威信國家性質決定。區別有無權威政府的標志是政府的管理和服務是否被人民認可接受。

                                          30.1我國的權利機關是各級人大,我國的最高權力機關是全國人大,

                                          2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最高x

                                          3我國的立法機關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立法權立法機關)

                                          4立法機關制定國家法律,基本法,有立法權的地方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規(省,直轄市,自治區,設區的市有立法權)

                                          31.1人大代表權利不能與人大職權混淆,人大代表也有民主監督權,

                                          2人大代表的提案權是依法向人大聯名提出議案。政協委員可向政協提交提案。

                                          3質詢權是人大代表對政府等機關工作提出質問并要求答復,是人大代表特權利。

                                          3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1基石:人民代表大會2地位:根本政治制度3組織和活動原則 ̄民主集中制

                                          33.民主集中制的表現或要求:1在人大與人民的關系上2在人大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上,3在中央和地方國家機構關系上

                                          34.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重要的內容。

                                          35.黨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基本執政方式:依法執政(執政行政(政府))

                                          36.依法執政的重要提現: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職能,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程序:黨提出主張政府起草全民討論人大通過政府執行。

                                          37.鄧小平理論的核心內容是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精髓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三個代表重要的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38.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鄧,三,科,習

                                          39.1多黨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證是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共產黨對民主黨泒的領導是政治領導,共產黨和各民主主黨泒在政治上是領導和被領導的關系,組織上相互獨立,法律地位上平等。民主黨泒是一種政治聯盟)

                                          2合作的基本方針: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3合作的根本活動準則:憲法和法律。

                                          4政協民主黨派政治聯盟,政協不是國家機關不履行國家職能

                                          5政協主題:民主和團結。

                                          6政治協商(共產黨就某個問題主動找政協協商),民主監督(人大的監督屬于法律監督,政協的監督屬于民主主監督)叁政議政(表現為政協委員就一些問題展開調研,形成議案,反映給黨和中國)。

                                          40.1新中國成立,我國就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

                                          2★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3★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政策(制度)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本原則基本政策)

                                          4名民族共同繁榮原則由社會主義本質決定。

                                          5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根本本的是民族地區人民自力更生。

                                          6★民族區域自治法化進程: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實行民族區域自治:1954年頒布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民族區域自治被載入憲法:1984年頒布《民族區域自治法》,標志著民族區域自治進入了法制化建設新階段。2001年新修改的民族區域自治法,正式確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作為基本政治制度。

                                          4  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容:1前進和基礎:國家統一。

                                          2自治對象:少數民族聚居(不是民。┑牡胤。并非有少數民族的地方就自治。

                                          3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沒有自治鄉,存在民族鄉)

                                          4民族自治機關: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不包括當地的檢察院和法院)

                                          5核心內容:自治權。(是充分,一定的自治,不是高度自治,完全自治,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并非少數民族行使自治權,自治權包括立法自治權,經濟文化自治權,變通執行權,其他自治權)

                                          4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堅實的社會和政治基礎:(歷史特點)統一的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現實情況)大雜居,小聚居

                                          43.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44.1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政策。(不能說成基本國策)國家不強制,不岐視,不鼓所公民信教或不信教。國家保護正常宗教活動。

                                          2宗教信仰自由是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權利(不能說成是基本政治權利)是人權。

                                          3新中國,我國宗教狀況發生變化,但宗教本質沒有改變,仍然是唯心主義世界觀。

                                          4我國信教與不信教群眾在信仰上有差異,在政治,經濟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4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由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三位一體構成。道路是實行途經,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統一于實踐。

                                          46.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保證。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

                                          47.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48.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深化改革的總目標。

                                          49.主權是主權國家最重要的要素,包括對內的至高無上性和對外的獨立性自主性。主權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是國家的生命和靈魂。

                                          50.聯合國的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

                                          注意:1中國支持按憲章精神所進行的各項工作。

                                          2中國發揮建設性(不是主導)作用

                                          3國際關系最主要的是國與國的關系。

                                          4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競爭,合作和沖突

                                          51.維護國家利益(并非維護共同的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共同利益(不能說成相同的國家利益)是合作的基礎,利益對立是沖突的根源。

                                          52.全球發展的最突出問題是南北發展不平衡,解決世界和平與發展問題的主要障礙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解決世界和平與發展問題的有效途徑是建立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國際新秩序。

                                          53.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

                                          54.★我國的外交政策: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的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基本內容:

                                          1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宗旨

                                          2維護我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是基本目標(其中,維護我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是我國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標)

                                          3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不結盟,根椐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態度:尊重別國選擇符合本國的社會制度:不屈服外來壓力,不允許別國干涉我內政)

                                          4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                      

                                           

                                           

                                           


                                          必修3《文化生活》

                                          1.文化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注意:重要因素決定因素)

                                          2.文化影響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影響實踐,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影響決定)

                                          3.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

                                          4.文化具有傳承性與相對獨立性

                                          5.民族節日是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6.文化遺產是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

                                          7.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是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

                                          8.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商業貿易,人口遷徒,教育。

                                          9.大眾傳媒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途徑手段)

                                          10.傳統文化的特點1相對穩定性2民族性3繼承性:傳統習俗,建筑,文藝,思想。

                                          11.傳統習俗是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12.傳統建筑被稱為凝固的藝術,是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

                                          13.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1源遠流長2博大精深3包容性

                                          14.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決定著社會制度的變化與文化的發展方向

                                          15.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根本途徑,源泉和動力,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根本標準

                                          16.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標志。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

                                          17.民族文化有維系社會生活,維護社會穩定的作用,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根基。

                                          18.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

                                          19.各國互派留學生和訪問學者,是更為直接的文化傳播方式

                                          20.傳媒真正開始面向大眾傳遞信息,以印刷媒體的推廣為標志

                                          21.文化發展的前提,基礎在繼承,實質,關鍵在創新

                                          22.口語是最直觀,最常見,最豐富的傳媒.

                                          23.學習型社會的核心內涵:全民學習,終身學習

                                          24.源遠流長的見證:漢字與史書典籍。史書典籍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

                                          25.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

                                          26.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注意區分文字與漢字)

                                          27.博大精深的表現:獨特性,區域性(地區特點)民族性(民族特點)

                                          28.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勤勞勇敢中華民族的立業根基。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的內在氣質。

                                          29.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30.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是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一文化主心骨作用

                                          31.春秋戰國形成雛形,秦的統一有劃時代意義,漢,儒家確立至尊,隋唐全盛時期,明清中華文化經歷了衰微。馬克思主義傳入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轉折點。

                                          32.中華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是中華文化的精髓。

                                          33.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

                                          34.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精神基石,是區別于其他民族的重要特征。

                                          35.民族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時代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

                                          36.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務: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

                                          37.教育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

                                          38.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提高公民道德素質

                                          39.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

                                          40.對落后文化通過科學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對腐朽文化必須堅決抵制,依法取締。41.文化產業應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經濟效率與社會效益相統一。

                                          42.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關健在于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43.當前人們文化需求的特點: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

                                          44.文化選擇,需求可以多樣化,但文化發展的指導思熱必須一無化……馬克思主義。

                                          45.建設文化強國是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必由之路,是目標和路徑的關系。

                                          46.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建設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民族文化創造活力。

                                          47.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關鍵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區分兩關。

                                          48.實現中國文化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49.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

                                          50.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

                                          51.發展文化產業,成為支柱產業,(文化事業文化產業)

                                          52.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集中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性質和前進方向,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中心環節。(注意:1集中體現決定,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決定著文化的發展方向。2思想道德建設是文化建設的中心環節,而不是現代化建設的中心環節)。

                                          53.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信為重點。5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55.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

                                           

                                           

                                           


                                          必修4《生活與哲學》               

                                          1.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

                                          2.真正的哲學才是時代精的精華,整整的哲學科學的哲學。

                                          3.真正的哲學,理論創新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4.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關系問題(或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

                                          5.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存在方式是運動。

                                          6.什么是意識?從意識的起源看,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從意識的生理基礎看,它是人腦的機能,從意識的起源看,它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7.實踐是認識的動力是指實踐推動認識發展,實踐是認識的目的是指認識指導實踐。

                                          8.主觀與客觀相統一()客觀與主觀的統一(x

                                          9.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物質性活動。

                                          10.意識(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x

                                          11.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獲取知識的途徑包括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實踐是根本途徑。

                                          12.只有實踐處在主客觀交匯點上,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

                                          13.真理在發展中不斷地超越自(不能說成超越歷史條件)

                                          14.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

                                          15.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著具體聯系(x),因為聯系是有條件的。

                                          16.人們可以根據需要建立聯系(x)因為聯系是客觀的。

                                          17.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18.發展的方向,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事物發展的道路,過程是曲折的,迂回的。

                                          19.發展的狀態,量變和質變,事約發展的根本途徑,辨證的否定。

                                          20.事物發展的源泉和根本動力是矛盾

                                          21.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最終通過質變來實現。事物的發展是量變與質變很環往復。22.量變必然引起質變,(x)因為量變只有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質變。

                                          23.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

                                          24.關鍵部分居于主導地位(x)整體居于地位,統帥部分。

                                          25.矛盾的兩個基本屬性是同一性,斗爭性。同一性是相對的,斗爭性是絕對的,因此矛盾雙方對立統一是條件的

                                          26.同一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27.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有矛盾。(x),因為矛盾具有條件性。

                                          28.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辨證法的前提

                                          29.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萬別的原因,構成一事物區別與它事物的特殊本質。

                                          30.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解決矛盾的關健。31.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辨證關系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

                                          32.吸取,保留,改造舊事物的積極因素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33.唯物辨證法的總特征是聯系,發展的觀點,基本觀點是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

                                          34.唯物辨證法的根本觀點,實質和核心是矛盾的觀點,聯系的根本內容是矛盾,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矛盾。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是矛盾分析法。

                                          35.唯物辨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根本分岐是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矛盾是發展的源泉和動力。36.試點,典型體現矛普與矛特的辨證關系,重點,關健,中心,體現主矛。

                                          37.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不完全同步+反作用。

                                          38.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是:社會有在決定社會意識。

                                          39.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實踐的觀點是辨證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本觀點。實踐的觀點是認識論首要的,基本的觀點

                                          40.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41.社會發展規律的發現使人類關于社會歷史的理論第一決真正成為科學。

                                          42.生產資料所有制,分配制度等經濟領域的制度一般屬于經濟基礎(生產關系),政治,文化領域的制度,思想和設施,法律等一般屬于上層建筑。

                                          43.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

                                          44.社會基本矛盾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45.生產資料所有制,分配制度等經濟領域的制度一般屬于經濟基礎,政治,文化領域的制度,思想和設施一般屬于上層建筑。

                                          46.只有當上層建筑為先進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它才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47.在階級社會,階級斗爭是推動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48.在社會主義社會,改革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強大動力根本動力)

                                          49.群眾路線是無產價級政黨的根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

                                          50.價值選擇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作出的。

                                          51.價值判斷和選擇是社會存在在不同人的頭腦中反映的產物,是在實踐基礎上形成的。

                                          52.發揮主現性是成功前提(x)(前提是尊重規律,發揮主觀能性是必要條件)

                                          53.價值判斷和選擇具有主體差異性,沒有客觀標準(x

                                          54.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55.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

                                          56.人民的利益是最高的價值標準。

                                          57.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是科學的,就在于它正確反映了物質世界的本質和規律,在于它的全部理論都來自于實踐,又經過實踐的檢驗。

                                          58.馬克思主義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變世界的科學,指導人類解放的科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

                                          59.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能實現這三個統一都是因為它堅持了實踐觀。

                                          60.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辯證唯物論+認識論

                                          61.思想方法與創新意識=唯物辯證法(聯系,發展,矛盾,辯證否定)

                                          62.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歷史唯物主義(唯物史觀)

                                          63.辯證唯物主義=辯證唯物論+認識論+唯物辯證法                                                                 

                                           

                                           

                                           

                                           

                                           

                                           

                                           

                                           

                                          發表評論
                                          版權頁
                                          版權所有:©江蘇省泰興中學 校址:江蘇省泰興市龍河路168號
                                          電話:0523-87622031 傳真:0523-87626261 信箱:stxzx1861@163.com 備案證書號:蘇ICP備05003324號-1